专业名称:临床医学
专业代码:100201K
一、培养目标
培养以临床医学知识和能力为基础,具备初步临床能力、全科医疗基本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能在基层医疗机构、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医疗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掌握从事临床医疗实践工作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全科医疗工作模式,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态度,为毕业后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的素质、知识和技能:
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
(2)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
(3)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以及较强的适应能力,正直诚实,刚毅执着,能勇敢地承担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
(4)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
(5)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充分参与和配合治疗计划;
(6)树立正确的医学伦理观念,关爱病人,严守病人秘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7)尊重患者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
(8)实事求是,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应该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9)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开展卫生服务工作的观念;
(10)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
(11)在应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去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应考虑到病人及其家属的利益,并注意发挥可用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2、知识要求
(1)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正常的心理状态;
(3)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认识到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心理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4)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5)掌握正常的妊娠和分娩、产科常见急症、产前及产后的保健原则,以及计划生育的医学知识;
(6)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7)掌握必赢基本知识,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和筛查的原则,掌握缓解与改善疾患和残障、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
(8)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的有关知识与方法,理解科学实验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9)掌握中国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了解中医学诊疗基本原则;
(10)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以及传播的基本规律,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
(三)技能要求
1、全面、系统、正确地采集病史的能力;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检查及精神检查的能力,规范书写病历的能力;
2、较好的临床思维和初步的全科医疗思维能力;内、外、妇、儿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常见急症的诊断、急救及处理能力。
3、运用循证医学的原理进行临床问题查证、用证的初步能力;收集、利用和分析卫生相关信息的能力。
4、从事基层卫生服务的基本能力,对慢性病患者、重点人群等进行综合、连续性保健、康复的服务能力;开展个体、群体预防和健康教育的能力。
5、良好人际交流与医患沟通的能力;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协调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
6、能用一门外语获取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学制和时间分配
标准学制为5年,实行有限弹性学制。最长修业年限在标准学制的基础上延长两年(即最长修业年限为7年)。
时间分配,按周计算,共256周。其中教学135周,生产实习52周;考试16周,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2周,社会实践和军训8周,假期34周,机动9周。详见表1:
表1 必赢专业时间分配表(按周计算)
学年 |
教学 |
机动 |
考试 |
入学与毕业教育 |
社会实践及军训 |
生产实习 |
假期 |
总计 |
一 |
33 |
1 |
4 |
1 |
4 |
|
9 |
52 |
二 |
36 |
1 |
4 |
|
2 |
|
9 |
52 |
三 |
36 |
1 |
4 |
|
2 |
|
9 |
52 |
四 |
18 |
5 |
2 |
|
|
26 |
1 |
52 |
五 |
12 |
1 |
2 |
1 |
|
28 |
6 |
50 |
总计 |
135 |
9 |
16 |
2 |
8 |
52 |
34 |
256 |
四、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一)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必赢
(三)专业基础课程:
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预防医学
(四)主要专业课程:
神经精神病学、传染病学、急诊医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康复医学基础、医学影像学、核医学、中医学、循证医学等
五、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设置涵盖通识教育课程平台、专业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和实践创新教育四个平台,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1、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包括思想政治,身心素质,语言文化、创新创业和自然/行为与人文社会科学5个必修课程模块;生命科学与身体健康、文化经典与文化传承、社会热点与国际视野、哲学与批判思维、语言技能与社交礼仪、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艺术与审美、就业与创业8个选修课程模块。
课程模块1:思想政治课程模块: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政策。
课程模块2:身心素质课程模块:军事教育、大学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医学心理学。
课程模块3:语言文化课程模块:大学英语、医学英语、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
课程模块4:创新创业课程模块:创业基础、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文献检索、科研方法等。
课程模块5:自然/行为与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模块: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医用物理学、计算机基础等。
课程模块6:生命科学与身体健康课程模块:营养与食品安全、健康教育、死亡文化与生死教育等。
课程模块7:文化经典与文化传承课程模块:应用文写作、医学史、中华民族精神等。
课程模块8:社会热点与国际视野课程模块:社会与文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西方文化、医事法律及政策、当代中国与世界认识方法、社会学概论。
课程模块9:哲学与批判思维课程模块:医学哲学通论、西方哲学智慧等。
课程模块10:语言技能与社交礼仪课程模块:口才艺术与社交礼仪等。
课程模块11: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课程模块:Visual Basic、PHOTOSHOP图像处理、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
课程模块12:艺术与审美课程模块:音乐基础与欣赏、古典文学欣赏。
课程模块12:就业与创业课程模块:创业企业战略与机会选择、职业素质养成、创新创业等。
2、专业基础教育平台:设生物科学与基础医学1个必修课程模块。
课程模块13:生物科学与基础医学课程模块:医用化学、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免疫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机能学实验、药理学、预防医学、医学遗传学。
3、专业教育课程平台:包括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素质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3个课程模块。
课程模块14: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必赢。
课程模块15:专业素质课程模块: 医学影像学、手术学、神经精神病学、传染病学、急诊医学、中医学、临床技能培训。
课程模块16:专业拓展课程模块:眼科学、耳鼻喉科学、皮肤性病学、麻醉学、核医学、循证医学、口腔科学、肿瘤病学、法医学、针灸学、康复医学、老年医学、执业医师考试培训、医患沟通与交流技巧。
4、实践创新教育平台
实践创新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以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强化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包括早期接触临床课程、课内实验、独立设置的实验课、临床见习与实习、社会实践、创新学分等。
六、教学计划基本框架
1、本专业教学总学分最低应达到268.8分,其中必修课总学分为180.8,通识教育选修课12学分,专业素质拓展选修课12学分,第二课堂12学分,毕业实习52学分。
2、整个课程体系按课程模块进行,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平台、专业基础课程平台、专业教育课程平台、实践创新平台,其中必修课总学时3258 ,180.8学分;选修课614学时,34学分,要求修满12学分。必修课教学学分占本专业教学总学分的比例为67.3%,选修课占27.8%,毕业实习占13.4%。
3、各课程模块内的必修课、选修课课程构成百分比详见表2:
表2 各课程模块内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构成百分比
构成内容 |
必修课程 (要求全部修完) |
综合能力培养 (要求完成:通识选修12学分,专业素质拓展选修课12学分,第二课堂12学分) |
|
|
门数 |
学时 |
学分 |
比例 |
理论 |
实验 |
理论:实验 |
门数 |
学时 |
学分 |
|
通识教育 |
20 |
1208 |
67.1 |
25% |
864 |
272 |
3.18:1 |
22 |
542 |
30.3 |
|
专业基础 |
15 |
1134 |
62.9 |
23.4% |
722 |
412 |
1.75:1 |
|
|
|
|
专业教育 |
13 |
916 |
50.8 |
18.9% |
620 |
296 |
2.1:1 |
12 |
326 |
18 |
|
毕业实习 |
|
52周 |
52 |
19.3% |
|
|
|
|
4周 |
4 |
|
合计 |
48 |
3258 |
180.9 |
|
2206 |
980 |
2.23:1 |
34 |
868 |
52.3 |
|
课程比例 |
86.6% |
13.4% |
|
实践教学比例 |
66.5% |
|
七、主要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互联网+、翻转课堂、PBL、CBL等
八、见习及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共安排52周。其中内科6周、外科6周、围产科3周、急诊科3周、社区(乡镇)3周、疾控中心3周;县医院24周,自选科室4周。
九、课程评价及成绩考核
为检查教学效果,衡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各门课程均要进行考核。必修课考核形式分考试、考查两种。考核可采用闭卷、开卷或其他方式进行。选修课可采取更为灵活的考核形式。各门课程可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要求,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学生自学、综合分析问题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实习结束后,进行专业课程综合考试,重点考察学生对专业理论综合知识的掌握水平。同时创造条件,实施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检验毕业生临床实践操作水平和临床思维能力。
十、毕业及学位授予
具有正式学籍的学生,德、智、体、美合格,按时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必修课程且成绩合格、选修课程达到学校基本要求,总学分达到本专业所修课程最低学分270.8学分,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经审查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以及《必赢学士学位授予规定(试行)》规定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